我不想教出聽話的孩子|孩子要過得快樂就不能焦躁吵鬧,培養等待等於培養出面對挫折的本事

我們都聽說過聽話的孩子最後還是會叛逆,之於叛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為自己負責,並且有智慧的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聽父母話的人,已經習慣不動腦做決定,等到成人後,就會習慣給別人做決定,當結果不盡理想的時候,也會習慣性責怪別人,因為都是“別人”決定才“害我”變這樣。 因此我們也都聽過,長大後對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在於“都是因為聽了你的話,我才被害成這樣。”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並負責。

這篇文章很長,不想看文章可以看的上下集影片喔!


文章與影片是參考這本書: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 Bringing Up Bébé: One American Mother Discovers the Wisdom of French Parenting

〖父母要先感受的輕鬆愜意,才能養出自在快樂的小孩。〗

美國母親,英國父親在法國教養小孩的故事。


❁我們應該要怎麼做?

1.讓孩子學會思考判斷

如果教小孩要冷靜有智慧,意思是希望他表現得乖一點,不過除此之外是要求他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同時意識到並尊重其他人的存在。叫小朋友冷靜有智慧,暗示小朋友是有智慧的個體,能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也能控制自己,用這個詞,代表我信任他。
— Bringing Up Bébé

作者提到在美國總會看到一些脾氣很拗的幼兒放聲尖叫,吵著下車或直接躺在人行道,有種感覺小朋友越來越難控制自己,甚至有小孩就好像沒有辦法講電話。而在法國,就算家裡有小小孩的大人依然能輕鬆的喝咖啡,聊屬於大人的對話,也可以不吵不鬧,自在跟大家一起享用餐點。

最關鍵的不同是他們往往說的不是不要吵或這樣不行,而是一句堅定和溫柔的等一下

孩子可以說想說的話,可以拒絕、不開心,也可以抱怨,只是他們認為孩子必須學會自制才能真正感到自在

作者提到,單純的要孩子乖好像我們默認孩子就是“不乖”,並且要和馴服野獸一樣讓他安靜一下。
法文中的Sage意思和乖相似,但含義更豐富,意思是冷靜有智慧

這並代表冷靜等於無聊,作者提到他所認識的法國小朋友都過得很快樂,他們還是可以在下課時間瘋狂的跑來跑去。

只是他們認為小孩必須有耐心,才能盡情享受這些活動,學會在什麼樣的場合做什麼樣的事,如果小朋友具備等待的能力家庭生活會更快樂,而培養耐心可以先從培養延遲滿足開始。

孩子要過得快樂就不能焦躁吵鬧,而必須學會自制冷靜專注於當下。培養等待等於培養出面對挫折的本事,他們不認為自己可以想要什麼就立刻得到
— Bringing Up Bébé

2.怎麼培養延遲滿足?

其實孩子有很好的認知能力,只要大人給他們機會。
— Bringing Up Bébé

作者提到他去法國的朋友家,朋友的老公在客廳用電腦,1歲大的兒子在旁邊睡,三歲大的女兒在把杯子蛋糕的生麵糊倒進小紙杯裡,還會撒上巧克力,每個人都能在家裡自在的做自己的事情。

而作者就跟女主人在聊天,這個3歲的小女孩問了他的媽媽可不可以吃湯匙上的麵糊,他的媽媽說,不行但是你可以吃一些巧克力。

作者沒有辦法相信這個三歲大的小孩不會把麵糊吃掉,因為他的女兒和這個小女孩的年紀相仿,從來沒有想過可以讓他女兒獨立完成這麼複雜的事情,如果這個發生在作者的家,一定要從旁指導,她女兒也會忙著違抗指令,只會充滿了壓力跟哭喊聲,而且只要一轉頭他女兒就會把所有的麵糊巧克力全部拿來吃,根本沒辦法還要跟客人好好聊天。


法國朋友也分享,他並不期望女兒也有非常超人的耐心,他也明白有時候會拿不該拿的東西或者犯小錯誤,但並不會對這些舉動反應過度,他了解讓女兒學習烤點心和等待都只是培養一種技能的練習過程而已。

在作者跟他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如果朋友的女兒想要插嘴中斷的話,朋友就會以溫柔、有力又堅定的說:寶貝,再等2分鐘,媽媽在跟人講話。並感覺無比自信,像是相信女兒一定會聽話。

作者的朋友也說,從他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耐心,像是小孩3個月就可以睡過夜的影片中所說到的,還有每個週末固定的烘培活動,讓孩子學習烤點心,按時吃飯,並不在任何不是吃飯和點心時間進食。

3.讓小孩學會自己獨處

培養小孩的另一個相關技能,就是學著自己玩,自己玩最重要的是,他要學會自己獨處時也開開心心。

很多人卻在長大後才學會開心與自己獨處,其實這是可以從小培養的,鼓勵小孩子喜歡這件事情應該是高度重要,這對他長大成人後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能。


所以如果媽媽在跟別人講電話的時候,他就能夠在旁邊自得其樂。

家長重視孩子的這個能力的時候,應該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想做的活動,可以引導但不強迫,也不指導,並當看到小孩正在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不會走過去打斷他們。

所以觀察孩子的節奏就非常的重要,實踐這個原則的方法之一就是當孩子自己玩得很開心的時候,父母不要去打擾他們。


4.如何培養耐心

・學習烘培

在法國,烘焙算是一種傳統,每到週末他們都會一起做點心,所以法國小孩從小開始學習打蛋、放砂糖,把材料都繳或在一起,這些點心幾乎全程都是小朋友自己做的。法國家長認為烘焙能讓孩子學習自制,按照食譜量和材料,並依序進行每個步驟,可以培養孩子耐心

當然我們可以依照狀況不同,發展成自己家庭的儀式感,每個週末讓孩子能夠學習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從而得到成就感。

・點心零食只在點心時間吃

法國小孩會在早上或中午的時候烤點心,烤出來後並不會馬上吃掉,而是等到下午點心時間到的時候才能吃,他們更不會為了要應付小朋友時不時地失控隨時塞幾包餅乾。

・不在用餐時間和點心時間以外吃東西

下午的點心時間是他們一天當中唯一正式的點心時間,通常在四點半左右也就是小朋友放學之後,因此這個點心的地位跟其他三餐等同重要,所以在法國餐廳可以看到小朋友乖乖吃飯這件事或許跟他們一天只能吃一次點心有關,因為到了用餐時間他們是真的餓了,畢竟他們一整天都沒有吃其他零食,也沒有在其他時間有東西可以吃。



5.規範並不是嚴厲,而是一個框架

作者遇到的法國保母說他不願意幫美國人帶小孩,是因為家長沒有設定規則,什麼都是很隨便,讓小孩隨時想怎樣就怎樣。

他曾帶過美國人家,他們有三個孩子,年紀方面是八歲五歲和一歲半,五歲的小女孩每天把哭當成每天最重要的活動,這個法國保母認為對付這個小女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予理會,但每次小女孩的媽媽就會衝過來,無論女兒想要什麼,這位美國媽媽都會滿足他的需求。

而八歲的哥哥更糟糕,不管你答應什麼,他都會再多要求一點,然後再多要求一點,他會越來越貪心,然後一旦要求被拒絕,他立刻變得歇斯底里。

因此這個法國保母也下一個結論:

在這種情況下的孩子比較不快樂,因為他們有點迷失了,相反地,若一個家庭比較規範,一切都會比較順利。規範並不是嚴厲,只是需要一個框架而已。
— Bringing Up Bébé

這個保母也分享,他決心離職的導火線是美國媽媽要求保母讓他五歲和八歲的小朋友吃減重餐點,但是他堅決不肯,他堅持孩子吃營養均衡的正常餐點就可以了。他每天都在晚上八點半左右讓小朋友睡覺就離開了,但後來他才發現,每晚他離開之後,那位美國媽媽都會偷偷讓孩子們吃餅乾和蛋糕。


規範其實非常的簡單,也就是說孩子從四個月大就開始遵循大人的飲食習慣,早午晚餐外加一次點心,除了睡覺的法式停頓,還有一個等的文化,不管什麼年齡的小孩都可以在定點時間喝奶,在法國的餐館還有無數個小孩乖乖等著用餐。


6.用儀式感和日常生活培養耐心

作者的法國朋友說他從來沒有刻意培養孩子的耐心,只是他在家裡每天重複幾個儀式。

就像是在早上看到很想吃的糖果或是麵包,就一定要等到下午的時候才可以吃,但是到了點心時間也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家長們會幫孩子限制份量,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學會節制。

而他們的另外一個儀式就是每個週末都和媽媽一起烘焙。

因此法國人的飲食習慣讓他們的三餐跟點心時間都成了培養孩子耐心的工具,而且關鍵不只是他們吃的東西跟時間,也跟他們吃東西的方式和共進餐點的對象也有關聯。小孩用餐都是和父母一起用餐,並且都是一道一道上的,包含開胃菜、主菜和甜點。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法國的15歲小孩和父母共進午餐和晚餐的比率非常高高達90%

7.觀察與理解

對於一歲半到兩歲的嬰兒而言,最糟的狀況就是小孩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媽媽卻拿著蔬菜泥走過來準備餵食他
— Bringing Up Bébé

因此在兒童照護中的關鍵就是家長或保母、老師的敏銳程度

我的母親有時候專制的讓人很難以接受,但有時候又疏於關心。
小時候不會騎腳踏車,因為母親擔心會摔傷頭,不讓我騎車。但是另一方面高中畢業代表全年級同學致詞的時候,父母親都沒有到場。
— Quote Source

孩子專心做某件事不願受到打擾的時候,家長走過來干預,但孩子真正需要父母時卻又不見蹤影,這種父母就是最不稱職的父母,所以細心觀察是最重要的事。

因此在兒童照護中的一大關鍵就是保姆或學校老師的敏銳程度,能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能不能花心思觀察孩子的需要。


8.在一定的框架下給最大的自由

法國家長跟保姆、老師認為,若小朋友每次想要什麼東西就非得立刻得到,這將影響到生活品質。
— Bringing Up Bébé

但是我們說到耐心的時候,總覺得跟孩子的個性有關係,好像在我們原始的觀念裡,生到一個有耐心的孩子純粹是父母走運。法國家長跟保母老師認為,若小朋友每次想要什麼東西就非得立刻得到,這將影響到生活品質。

作者的法國朋友說到,曾經令他最抓狂的一個週末是他和一個美國家庭朋友去旅遊,他們的孩子總是會打斷大人聊天,他們也沒有固定的用餐時間,小孩隨時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就自己打開冰箱拿東西吃,並且美國父母從沒說過不行。

法國人認為美國小朋友做事沒有明確規範,放任小孩恣意妄為。

我們心中有一個框架,這個概念指的是小朋友必須嚴格遵守行事界線,父母必須篤定堅持,但在符合框架的範圍內,小朋友者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 Bringing Up Bébé

作者提到有個美國朋友帶著小孩來法國玩,通常大人不是忙著追小孩,就是忙著照顧小朋友。

並且在準備晚餐的時候,作者的朋友和她的先生都到廚房來問能不能快一點,因為他們的女兒已經沒有辦法再等了,但用餐的時候他們讓女兒就爬到了餐桌底下,並解釋到他們女兒累了所以沒有好好控制自己。

就在這對夫妻開始大談女兒的閱讀能力有多強,以及他很可能進入一家資優幼稚園就讀,然後作者就被這位資優兒童咬了腳。


9.學習面對挫折,是人生必經之路

總結的下來育兒就是一種價值觀,如果孩子可以變得冷靜有智慧,學習控制自己其實會更快樂,並且孩子必須學習面對挫折。

1o.尊重孩子並教養在對的時機與場合做對的事

若希望孩子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體會挫折。給他們挫折的意思並不是不准他們玩樂或避免抱他們,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品味、節奏和個人特色,然而孩子必須從小就意識到他並非世上唯一的人,應該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

因此巴黎父母不會讓小女孩穿著公主裝上街,公主裝只有在派對時才可以穿或是偶爾在家裡打扮。
法國父母心中有一個原則:“唯有心理不健康的小朋友才會哭鬧、一被拒絕就崩潰,或是一直煩人和亂抓東西。”

對孩子屈服將造成惡性循環,因為如果大人教小朋友等一下,然後小朋友尖叫,媽媽就過來哄他們,他們就不用等了,那以後他們就會故伎重施,不想等就尖叫,他們會覺得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 Bringing Up Bébé

所以他們常常把小孩突然的無理要求視為突發奇想,如果是沒有道理的奇想,父母也就能勇於拒絕。我們應該都要意識到,小朋友會有很多需求,其中許多需求都是不合理的。


11.讓孩子學會面對拒絕

法國心理學家Christine說到,小孩突然吵著要買某個玩具,那麼應該要做的事情是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溫和地告訴孩子,他們當天並沒有計劃要買新玩具,接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持續和孩子進行親密的溝通或者保持眼神接觸,但是要讓孩子徹底的明白,他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必須讓孩子了解,他不能恣意妄為,予取予求。

因此他們不覺得給孩子一點挫折,他們的小小心靈就會因此受傷,相反地他們認為:

不能面對挫折的孩子是不健康的,處理挫折是人生中的一大核心技能,孩子當然得學會,不能教孩子面對挫折的父母是失職的父母。
— Bringing Up Bébé

就像是在煮飯的時候,小孩常要求想要抱抱,應該蹲下並耐心解釋現在不能抱,原因是什麼,即使小朋友不能接受,應該要堅定立場,然後讓孩子宣洩失望的情緒。

法國人相信小嬰兒也具有理智,他們可以接受教導的。

所以根據這個觀點,作者分享到當他的女兒晚上睡覺哭的時候,就急忙地去餵奶,這種做法就像是在對待一個成癮且失去理性的人,相較之下,期許孩子可以耐心等待才是對他的尊重


在練習睡眠的時候也是一樣,法國專家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面對拒絕是很關鍵的一步,這樣一來小朋友才會了解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人,並非只有自己的需求最重要。

12.並不是世界中心

適時讓孩子等待一下,並把時間帶進小孩的意識之中,只要日復一日秉持著耐心與愛心,用這些小小挫折來訓練寶寶,培養他們的韌性,讓小孩在二到四歲期間慢慢解除原本自我中心的世界觀,他們就能真正成為社會的一分子。
— Bringing Up Bébé

法國兒童心理醫生Anne 說到,這種解除自我中心的過程並不總是驚天動地,但無論如何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

家庭心理醫師曾經告訴作者,基本上幼兒的需求和慾望無窮無盡,這是生物的本能。

父母的職責就是讓孩子學習停止所求,這也就是挫折的功用。但在阻止小孩無節制的要求的時候,小孩往往會發脾氣,但家長不該誤以為孩子不高興就等於家長教養方式錯誤。
— Bringing Up Bébé

因此法國的專家跟父母都認為,適時對孩子說不,可以避免孩子被無限的慾望吞噬。

如果父母不願意逆孩子的意,孩子永遠沒有機會面對挫折感,最後就會被自己心中的慾望困住,面對自己無止境的貪婪和需求,如果沒有阻擋他,長大成人後最後他就得自己阻擋自己,這樣會比接受父母的管教更令他焦慮。

13.能過面對挫折的孩子更快樂

你們和寶寶有同樣的權利,因此所有決策應該是大家各退一步的協調結果。
— Quote Source

總結就是,能夠面對挫折的孩子比較韌性,也比較快樂,而這樣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學會等待,也是一切教養的基礎

而另外一個原則是,嬰兒應該融入整個家庭的生活節奏,雖然一開始嬰兒適應大人的生活節奏需要一點時間,循序漸進,這樣一來大人小孩的飲食起居習慣都一致,全家人就可以一起用餐。

也就是說理解嬰兒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父母和其他家人也同樣有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最理想的就是在這兩個生活方式之間達到平衡。

 

Recommended for you